包钢集团:锚定高质量采供,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重工采供链
70年前,包钢集团以一炉铁水为开端;至目前,成为国内“稀土+钢”的重要生产基地,实现利税1000亿元以上,带动9万多家企业合作共赢。不论从生产技术,还是管理模式,包钢集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脚步从未停止。
当传统重工企业面临低增长、低价格、低效益、高压力的“三低一高”瓶颈,传统生产方式中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已经接近极限,“管理上云、制造上云、产业链协同上云”就是包钢集团的转型方向。
而采购供应链,作为影响重工企业效率和效益的首要因素,也是包钢集团的转型关键。集团锚定“高质量采购体系”为建设目标,通过“采供全流程业务上云、全相关角色上云、全体系数据上云”的手段,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重工企业采购供应链。
包钢集团的实践,或许对正在或考虑转型的重工企业,多有裨益。以下为案例详情,enjoy!
关于包钢
包头钢铁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:包钢集团、包钢),始建于1954年,是新中国“一五”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。经过70年发展,已形成钢铁、稀土产业为主业,资源及综合利用、物流、煤焦化工、节能环保、装备及生产生活服务等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。截至目前,资产总额2203亿元,各级控股公司142家,其中上市公司2家。
传统重工企业,遇到新的采供难题
1、招采合规待升级:作为地方国企,包钢集团重视采购合规。权责清晰、协同高效的采购供应链,才能压实采购合规的“三道防线”;
2、旧平台不满足新需求:原电子采购交易平台,基于包钢ERP建设,架构无法支撑当下数字化、智能化的管理需求。平台的“一星”(基础级)合格认证,与当前央国企主流的“三星”(优化级)认证差距较大;
3、招采协同卡点多:集团招采,需采购业主、招标代理、法务、财务等多组织部门协同。由于他们各自业务系统不同,信息未打通,加之部分业务仍停在“线下”,经常需要多部门反复沟通催办,效率低、信息准确性也很难保证;
4、招采文档解构不足:原系统的文档管理,仅停留在存储沉淀层,无法对文档(招投标文件、采购合同等)的内容做结构化处理、数据化分析。分析招采项目,只能人工查找、收集文档中的数据后,再做分析。效率和准确率,很难保证;
5、评标场地投入高、管理效率低:包钢集团评标场地,涵盖10间专家等候室、监督室、机房、评标室,107个评标工位。由于门禁、音视频设备较为老旧,无法对所有人员语音、行为、活动轨迹全过程跟踪追溯;设备、场地占用缺乏统一的预约、状态管理机制,资源利用不均。
智慧一体采供,包钢与9万+伙伴建立供需对接“朋友圈”
内连外通打破招采壁垒:包钢基于大采购B-PaaS,建立起内连外通的招采平台:招采系统对内与包钢的OA、财务系统打通,对外与内蒙古自治区国资监管系统、短信/银联等第三方服务系统无缝连接,打破组织间、系统间的信息壁垒,采购协同效率提升50%;
多租户满足多级管理需求:统一平台下,分子公司各自开设租户,独立管理用户权限、采购流程、管理机制等,租户间互不干扰;但招采数据,实时同步到集团。既满足集团强管控的要求,又适配不同业务定制化的采购服务;
招采全流程运营管理:平台支持从采购需求计划、委托请求、报价,到合同签署、支付全环节的运营管理。项目流转到哪个节点、责任人、卡点……一目了然,所有流程、数据都被沉淀,确保采购交易标准化,数据规范化;
全维度监管,确保招采合规:音视频监督、项目异常预警、围串标识别、大数据分析等采购监管手段,覆盖开评定标,及合同签署等环节,包钢集团招采风险监管点从30扩展至100+;系统替代人工,7*24h监管采购行为,使监管“无人化”程度提升70%;
评标场地智能化改造:场地占用、设备运行、评标进度等,在中控系统展示;从专家安检、签到、人脸识别入场,到评标、离场等,借助系统自动推进,全过程可视可追溯,既减少了人员配备,又满足国资委合规、透明的采购要求;
智能文档管理:基于文档管理模块,招定标公告、招投标文件等实现结构化、规范化管理,文档中的信息可抓取、数据可统计。不论做采购分析,还是报国资委数据,精准高效。
高质量采供,支撑下个70年“力量+速度”再出发
包钢电子采购交易平台,已经全面实现采购全过程线上化、电子化、数智化。以集团为核心、“链接”起工程类、货物类、服务类供应商,建成采供精准对接的生态圈。在包钢集团“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”行动中,补齐了采供关键环节。